您现在的位置:中学新万博教学园地>> 本站信息>> 新万博书屋>>正文

厦门六中素质教育课改研究丛书—中学新万博史料教学集萃(中国古代史上下卷)

欧阳玲 鲍鹭滨 主编 著

出  版  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鹭江出版社

  I S B N :978-7-5459-1793-2

出版时间:2020-12-16

版       次:2020.12

包       装:

开       本:787mm*1092mm 1/16

用       纸:

售价:65.00元

数量: - +

加入购物车加入收藏夹

作者简介

鲍鹭滨老师,任教于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厦门市骨干教师。从教20年,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有丰富的高三备考经验。曾在省市各级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参与多项省市教研课题,多篇论文发表于CN级教学刊物。作为主编的教学论著,《厦门六中素质教育课改研究丛书——中学新万博史料教学集萃中国古代史》(上下卷,ISBN 978-7-5459-1793-2)已经在202012月中旬正式出版。

编辑推荐

ISBN

978-7-5459-1793-2

开本

16开

CIP

G633.512

定价

88元(上下卷)

类别

文化教育、学习材料、中国史课、教学研究、中学

出版日期

2020-12

广泛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

深度结合优质史学资源与新万博教学实践

以璀璨中华文明史为基,弘扬中华民族千古文明,激发家国情怀。

 

内容简介

该书深度结合优质史学资源与新万博教学实践,从各史家专著中摘引重要史实、史论材料,汇编成中国古代史史学素材著作。既可为教学实践、学术研究提供翔实资料,亦可作为较专业的国民新万博普及读物。对于一线教师的备课命题有比较大的指导借鉴意义。

特别说明:因为平时上课比较繁忙,请需要订购的老师同仁们在下单前先微信或者QQ联系我们后再安排下单哈。鲍鹭滨老师联系方式:QQ1124860288 微信 baolubin13616055106。由于第一版印刷有限,这里给园地追加25套优惠出版书,售完为止。鹭江出版社天猫店同等价格还有少量存货,预购从速。

目录

 中国古代史分册上卷——璀璨中华文明史学材料汇编

(上启三皇五帝时代——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中国古代文明的整体性      ………… 003—014  主编  鲍鹭滨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 015—026

     第二节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特征      ………… 027—066

     第二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一节  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 067—083

     第二节  战国变法与百家争鸣        ………… 084—107

     第三章  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节  秦帝国的建立与奠基        ………… 108—138

     第二节  西汉帝国的巩固与拓展      ………… 139—202

     第三节  东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 203—221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一节  三国鼎立与五族内迁        ………… 222—236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并立和永嘉南渡  ………… 237—252

     第三节  南北朝并立和孝文帝改革    ………… 253—259

     第五章  隋唐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帝国的重新构建        ………… 260—268

     第二节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269—308

     第三节  唐前期的繁荣与民族政策    ………… 309—346

     第四节  璀璨夺目的魏晋以来文化    ………… 347—384

     第五节  唐帝国的崩溃              ………… 385—391

 

中国古代史分册下卷——璀璨中华文明史学材料汇编

(上启三皇五帝时代——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中国古代文明的整体性      ………… 003—014  主编  鲍鹭滨

     第六章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社会发展        ………… 392—399

     第二节  两宋专制集权的强化        ………… 400—430

     第三节  两宋与辽夏金政权的和战    ………… 431—445

     第四节  北宋中期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 446—464

     第五节  五代十国到两宋时期的经济  ………… 465—521

     第六节  理学复兴和两宋科技文化    ………… 522—576

     第七节  元帝国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  ………… 577—613

     第七章  明清大一统封建国家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614—650

     第二节  明朝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 642—691

     第三节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    ………… 692—745

     第四节  晚明改革和清朝康乾盛世    ………… 746—799

     第五节  明清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 800—856

     后记  中华国史四千年回溯          ………… 952

     附录  中国古代新万博时间轴          ………… 953—955

                     参考书目          ………… 956—957

    

 

精彩书摘

引证材料1儒学思想的胜利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不过,尽管汉代的学术风气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学者们还是渐渐自动皈依了儒家思想。这可能是因为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文人士大夫哲学的缘故吧。的意义正是习文柔顺。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同时,这些皈依了儒家的学者却逐渐被吸收进了汉初的法家政权。汉高祖本人不学无术,但他发现治天下必须依靠文人,他的继任者甚至还通过考核来遴选合格的知识分子人才为政府服务。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在朝中已有足够的力量来促使武帝罢斥法家学者了。……至于董氏创立的天人感应及谶纬之学,离孔孟之道已经很远了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朝中设五经博士,公元前124年又指派了50名官宦子弟向他们求学,从而开创了太学。据说到了公元1世纪,每年有100人通过官方举行的考试后到政府各部门工作。这样,从武帝之时起国家按照儒家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中下级官吏

    以法家政权而尊崇儒学术,这从很多方面看都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不过这却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的皇权比其他国家维持得更久。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按:秦代暴政而亡的教训)信奉法家的开国之君治国时需要文人来辅佐,与之相应,朝廷也为之建立了集责任与荣誉于一身的职位。结果,士人成为国家的支柱而不是反对者。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科举制度的产生。简言之,当时中国已开始形成一套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近代公务员制度。西方采用这种制度部分也是受到中国的启发,但时间却比中国晚了2000年左右。

——摘编自 [] 费正清著张沛译:《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月第1版,第4章,第78—81

 

引证材料2

    汉初思想纷杂局面持续了几十年,与此同时,官方和社会对先秦思想进行了筛选,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儒家道德哲学成为上自君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共同的行为准则。从此,中国社会走上了固定轨道的不归路。但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儒家道德哲学,要成为国家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还必须使家庭伦理扩展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之组织建构的根本原则。这一点,是通过两条线索实现的。一条线索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形成的;另一条线索为汉武帝的立五经博士,钦定儒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儒家经典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大传统的核心

    把国看做是家的同构放大,居伦常等级顶端的皇帝成为君父,代表;皇帝家族凌驾其他所有的家之上,无比重要。皇帝如何按照儒家理论去统治全社会所有的家呢?这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家法处置王道王法。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要服从以父权为中心的伦理,受家规、宗法约束,家法由家长、族长执行。国是由大量不同姓的家组成,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也就是在家之外,人人必须服从王法。秦帝国的王法,是专讲统治的法家的;与此区别,汉代的王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正当性根据,是儒家王道和礼治的体现。这样的王法,既不是西方的法律,也不是法家的普遍法规,而是皇帝公布的作为礼治补充的法令和政策。

    家法和王法两者之间矛盾不矛盾呢?不矛盾。为什么?字原意是指,家法和王法执行的罚和刑都是由儒家礼治规定的,所以二者并不矛盾。……汉独尊儒术后,按儒家礼治,皇帝是处于全社会伦常等级顶端的君父,王法的权威性来自于它是君父皇帝所制订,子民必须服从,王法是配合帝王德政的统治工具。父对子要慈,王法以德主刑辅为原则。历代颁布的王法,内容很具体、刑律条文很细密,并可以不断调整。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法律出版社,20157月第1版,第二讲,第556061

 

引证材料3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统治之术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是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帝王都想长生不老);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儒家拘泥迂腐的作风,和他好大喜功的秉性格格不入。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精通黄老思想的汲黯当面揭穿汉武帝独尊儒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即仁义掩盖下的法治。丞相公孙弘精通儒术,也通晓法术,能以儒术缘饰法术,深得汉武帝赏识。(按:实际上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说白就是思想大一统为政治大一统服务。)

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夫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以法治国,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那意思是说,汉朝治国的子弟,就是霸道和王道两手并用,不可能纯粹使用周朝的那种德政。从中透露出,所谓独尊儒术的背后,王道和霸道,亦即儒术和法术并用的秘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4月北京第1版,第四讲,第65

--

1、待定。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